辅行决——王善新
商周朝时代的宰相伊尹,他跟老子是同时代,他跟老子见了个面,老子《道德经》就是他用竹简手抄出来的。但是在那之前,中国是多民族多国家,文字不能够统一,特别复杂。自从老子写了《清静经》《道德经》,再加上伊尹的《汤液经》,后来秦朝统一中国文字,通过汉代的整理,成历史原版,传诵千年。
汤液经这本书总共是36方,是中国中医发展的一大推进,是治病和无病防病的主要方剂,是中医发展的总体格局。陶弘景著《辅行诀》时把《汤液经》又修改了一遍,而后汉代发生大瘟疫,张仲景借鉴参考《汤液经》著成了《伤寒论》。
《汤液经》是来自那个地方呢?就是根据天周地理学,就是天时地象,易理变测,根据《黄帝外经》的飞宫过野,天左旋地右转的变化规律写出来的。因为天干学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地支 学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从打春这一天起,28行星的轸星跟角星相交接,这天的半夜子时相交接,他们俩是这一刻中相交的,就是勺把指向角木蛟。我曾经写了一首诗:
勺柄指向角木蛟,
夜半子时分明道。
分开来年阴阳度,
飞宫过也渡一周。
就是根据天左旋地右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干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,他俩交接,打春这一天形成勺斗星,一年一次360度正好是角、亢、氐(dī)、房、心、尾、箕(jī)是东七星,斗(dǒu)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是北七星,奎、娄(lóu)、胃、昴(mǎo)、毕、觜(zī)、参(shēn)是西七星白虎,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(zhěn)是南七星朱雀。
伊尹《汤液经》六神二旦汤,六神就是朱雀.玄武.勾陈.螣蛇.青龙.白虎,二旦就是阴旦阳旦。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象定着了,玄武在北向,定的北极星,白虎是西位,青龙是东位,朱雀是南位。中药根据这四象一个方位是七样药,四七二十八味,一味药应一个星象,这就构成了用药的整体结构,根据二十八星宿的运行变化规律形成用药规律。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就是根据原方,勾陈螣蛇汤、青龙白虎汤、朱雀玄武汤,名字一直没变。而大小阴旦汤、大小阳旦汤的名字虽已改变,但它的组成不变,整体格局还是一致的。
中国中医的发展大格局,全面认识到是整体结构,整体化叫六神二旦,标志着天地运行,天行病于人体疾病的运行变化,总体就称为天行病。六神二旦的纲领是六淫之变化,二旦为纲(阴旦阳旦),六神为目。阳旦是指寅时日出的时间,阴旦也就是指日落的时间,叫一阴一阳构成二旦。它这个四象勾陈螣蛇的星位这都不用说了,青龙白虎各有方位,勾陈应北极星,螣蛇应青龙方位。青龙方位不是有七星了吗?这是一个神话传说。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龙头在上,螣蛇在上,玄武在下,玄武应西七星的六星方位,螣蛇在上应龙腾方位,这是女娲娘娘时期制定的。神话小说记载女娲娘娘在造人之前先造的动物类,有了动物的天体构思之后才有了人。螣蛇呢就是应的女娲娘娘指定的方位。玄武呢,就指的北方了。勾陈呢应的是北六星的方位,实际上是北六星又摘出来了,在下,应火神方位。总而言之这都是书籍上记载的神话小说,找出来的两个方位,一个上一个下,青龙白虎朱雀玄武,勾陈就是勾陈方位,就是北六星,火星的摘掉一个,六星方位应火神。四个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,这是女娲娘娘指定的螣蛇方位在上,这个玄武指的是火神。在神话小说上是这种说法,道教中也有这回事儿,但咱不讲这些迷信。
这是天体的构思,日月星辰的变化。伊尹利用天行的变化,天行就是随着天体自然运转的变化推算出哪一年得啥病,甚至是这个节气得什么病。《汤液经》它首先第一个讲的养生之道,未病先治,标志着治大病就能直接打中要害,打得特别准确。所以说伊尹这本书,是中国的珍藏,也通过了千辛万苦,张大昌这一派把这本书找回来了,实际上是失踪了。当时西边敦煌还没有毁灭之前,张大昌想尽办法留下影印版本,抄录的时候有些残缺并不完整,但是汤头用法还算完整,基本上还可以用,这本书的故事还非常神奇。
咱们刚才讲了二旦汤是纲领,六神为目。二旦显示着阴阳消长之极,六神是寒暑燥湿之至。旦是指日出寅时,阴尽而阳受气,指的是阳旦。阳受气见长者之象指的是阴旦。仲景之阴旦扶阴,阳旦升阳。小阳旦汤,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小阴旦汤,上五味去桂枝加黄芩一味,这两个方子一个是升阳,一个是扶阴,二方一道是升阳降阴最好的方剂。首先咱得知道升阳降阴是怎么回事。这个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姜,升阳扶阴之方的小阳旦汤,祛风邪调和营卫。风邪之证,太阳风寒邪,应当祛风邪解表调和营卫。营卫,汗的部分叫卫气,主卫表。因为肺主皮毛,感冒的时候邪气从皮毛而入,这个药升阳之后,叫皮毛的寒气一散,打通卫气。太阳之风邪,有姜枣辛化卫阳,有芍草(芍药、甘草)酸甘化营阳。这时候阳气升起来了,卫阳和营阳,营阳就是营气部分,营气就是人身血液的营养部分,他一感冒呢就是血液滞腻流通不畅,通过桂枝升阳辛化,温暖宣通卫阳、宣通营阳。
桂枝是干啥呢,升阳为啥要升阳,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,好多现在医生、大学生都不懂得升阳降阴到底是什么原因。必须搞的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。为什么?特别是日出的时候太阳出不来,或者是天地阴雨连绵,也就是指天上的雨下不进来,雾霾太重,应当升阳。在人体呢,汗出、自汗、有汗不得出、盗汗,都是阳不能升、阴不能降。在升阳的同时,这里头统一它可以化,就升阳的同时,有桂枝,它把云开雾散,桂枝叫宣心阳之药。由桂枝天人合一看,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,讲到天体,桂枝到人体,也就是说,心为太阳。太阳是人体一到营卫这个气血流动浑身发热自汗、头痛、目眩,或者是好多病就是感冒了,鼻塞。有桂枝辛散,太阳出来了。有几样药就下,因为桂枝把阳升起来了,雨该下的就下,云雾该散的散。阳一出来,阳能升,阴能降,阳不升,阴不降。有时候该降阴的降阴,先降阴的时候必须降阴,该升阳的必须升阳。假如说这五样药(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甘草)又加上黄芩,这一样药主下,好了,直接把这个雨降下去了。扶阴就是阳落不下,就是该阴不阴、该歇不歇。所以说呢,黄芩它主五痢,水道一通,下。由于解表扶阴,下不来,这时候降,不降不行,所以说降。有时候头疼欲裂,或者是心塞、胸闷气短,心脏、脑血管梗死。那个三黄汤,三黄汤是小泻心汤,在辅行决上有。可是为啥配生姜,生姜就是疏利肝气、温肝。所以说用小泻心汤要加生姜。泄了之后立即气血通达,火降血降。这个扶阴,比如说没那么严重,稍微加点黄芩呼啦下来了。伤寒不得走表的时候,用桂枝透表伤寒、升阳。小便火啊,用桂枝,实际上桂枝热药为啥治小便火,它让云雨得下,上头下了,下面就通了。荆芥本身就不是利水药,荆芥清头目,而治伤风,要掌握药的本质问题,到人身上起什么作用,要分析他的特征。量用的轻与重的问题。小便不通,荆芥配大黄。20g大黄配60g荆芥,小便就能下。不配大黄就不下,也能下,下的慢,因为啥呢,大黄行而不走,通达而下,因为有荆芥,如果是单纯用大黄就不行。没有宣心阳的水下不来,一宣心阳,正好荆芥雾要散的时候,大黄借助散的力量,下焦一通,哗一下下来了。这是多好的良差,用药技巧就在于你的差谋,用药如用兵,意在精详。这个小阳旦汤是应张仲景的桂枝汤,小阴旦汤呢,祛风邪、清热之际有益调和营卫之功。此二方一阴一阳,一温一凉。看看有多好,这个二旦汤。二旦汤如果说在新肺炎上加加减减,有的需要用的,效果也会非常好。
二方开启了六神二旦、气机消长之门户,辛温、辛凉两大法门。同时与小阳旦汤,对应桂枝汤,大阴旦汤对应小柴胡汤。小柴胡汤和解功,半夏人参甘草从。大阴旦汤一般的没人敢用,因为啥?辅行决的方子,用量很重,开的特别大。就怨现在,原先他的公称,就是从汉代的公称,从商周朝的称到现在,有的也不敢用。可是呢,真正掌握它的要害,用途是最广、最平和。我举个例子,有一次我还是第一次用这个方,因为啥呢?我这个研究的是在九几年,这个汤液经这本书都还没找到,那个时候张大昌跟衣之镖等几个人正在研究辅行决的时期。在那个时候,我在网上、电脑上发现辅行决。可是呢,找出来有一种老版本,就是手抄本,俺徒弟也不知道从哪弄的书,找我来研究。研究这个事,他不明真相,大阴旦汤、小阴旦汤是怎么回事。我脑子一动有个徐中辰老师他专门研究易经、中医,他说这个阳旦汤指日出的时机。好了,这一句话点明了。俺俩开始研究,在八几年在医院还没有出来。2008年俺村里有一个病号,从东北打工回来。在那边发烧不止,就是退不掉,高烧。39℃至40℃,几天退不了热,就回来了。到医院检查不中,打针退不了热。回来之后就立即上医院,上医院通过仪器一检查,胸积水、肺积水,胸闷、气短、高烧。他年轻人啊,才二十六七岁,父亲弟兄带着他到医院一检查说怎么办?让赶紧入院,入院手续都办好了,那边医生掂着针管子就去了,胸腔穿刺,拍片子,针很长要扎下去他吓坏了,就不配合治疗,跑了。跑到我那个医院去了,我就给他开了一方,就是大阴旦汤。人参35,柴胡120,半夏60,生姜60,大枣12枚, 白芍60,一副药分两天喝完。喝了第一天,出了汗之后,浑身热退了。这一剂药喝了之后,胸积水、肺积水一点都没有了。过了两天之后他又来了,说自己都好了。应当升阳,我又给他开了阳旦汤,加上黄芪,固气。喝了这第二剂药,量量体温还好。我三剂药给他调了三个方,第三个方用的白虎汤。白虎汤有粳米,回头我再讲这个怎么用。
大家都知道六神二旦汤的用意,青龙汤就是阳受阴邪,阴阳交争;勾陈汤是阴邪入里,阳气衰;玄武汤是热邪入血分,阴血大伤。勾陈汤为阳土,螣蛇汤为阴土,白虎汤为金,玄武汤为水,青龙汤为木,朱鸟汤为火。
因为是六气之变化,六淫之风邪,自然之规律,地球之变幻,自然大道的规律。天地的运转是自然在变化的运行,疾病是不断变化性的发展,不能是死板教条。按照这些法则,用药是在脑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,一位好中医必须先了解辅行决、伤寒论。张仲景有些病说的很细,书里写的东西有时候你绝对考虑不到,他书里头有神有秘,你看不到。你的悟性低,达不到这种地步。为什么我看了这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,张仲景的这些书,他里头重点有一层,妇女自汗者谁也治不了,你就升阳也升不了,止汗更不行。古人他不懂得升阳,大汗不止先宁神,菖蒲远志共枣仁,真正自汗出的时候不行,非升阳,深根固蒂,补肾,有的时候把肾固牢,再升阳。有的是伤寒六淫病,这是辅行决六神二旦的天行病,这些以后再讲。
小青龙汤是天行病发热,恶寒,汗不出而喘,身疼痛,脉紧者,用麻黄。这次的肺炎就合适用小青龙方,特别是麻黄。可是在辩证上可以加减,我看到他们前线的方剂,综合研究了几个北京去的老专家和民间去的中医团队,他们用的方剂都公开了,麻黄这回是起了主要作用,在这里面是君药。小青龙汤治疗发热,恶寒,汗不出者,就用麻黄三两,三两就是45g,这个汤头,假如症状加上四肢厥冷者,就加附子30g,麻黄和附子搁一块儿煎,先煎。这个时候小青龙汤治肺疫效果是最好的。杏仁半升,半升大约就是26g~30g,桂枝二两,炙甘草一两半,我念的是辅行决上的剂量,一两约等于13g,这个方子要根据病情的轻重而下药,效果特别好。
大青龙汤治天行病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喘咳不已者,这个方是用麻黄,细辛,芍药,炙甘草,桂枝各三两,相当于45g,加五味子半升,半夏半升,这都是30g,26g也可以,这些正好是七味药,正好应了角、亢、氐(dī)、房、心、尾、箕(jī)东七星。
大玄武汤是治肾气虚疲,少腹中冷,腰背沉重,四肢清(四肢凉),小便不利,大便溏,气惙力弱。这个用茯苓二两,芍药二两,干姜三两,附子一枚,就是十多克。
腾蛇汤治疗天行热病,其大便六七日一行,身热自汗,神昏不识人者就是迷迷茫茫。用枳实,厚朴,甘草,芒硝各三两,大黄,葶苈子各一两。我在开方子的时候有时候用辅行决的方子,特别是葶苈子,如果是气喘者,肺部有水气,葶苈子泄肺喘通水气,上通水道,直接通肺。葶苈子它是悬的,往上走,子直接顶到杆上,到肺里之后,接触葶苈子之际,水气哗一下就泄下来了。实际上葶苈子最轻用到30g,这味药不炒不香,在辅行决里如果不炒,先要生葶苈子熬黑打如泥,这个时候它就能下。大黄一两,也就是13g。
勾陈汤治天行病,脾气素虚,下痢不止,心下痞满呕吐,不能食者,用大勾陈汤。用人参,甘草,大枣,生姜,半夏,黄连,黄芩,这几味药没有定剂量。人参45g,甘草30g,大枣12枚,生姜45g,半夏40g,这一剂药熬了就得喝三两天,根据他的病情剂量再改。这种熬药方式是一遍熬好,不熬第二次,多添点水熬好,时辰一到,分一分三天喝,喝的时候再热,这是大剂量。
白虎汤,我在农村治感冒的时候这个汤用的是最多的,因为白虎汤就是治疗感冒,特别是秋季、夏季,以至于冬季,甚至四季皆宜。因为那个时候农村特别穷,打个针五毛一块钱,吃个盐都断(穷得盐都没得吃),那是在六几年的时候,哪有钱。那时候我还小,十多岁,就爱出单方,就用白虎汤,但是有时候粳米也难找,没这个经济基础,就葱好找,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小菜园,种的有葱。石膏的量要看病情轻重,就算是小孩都要用50g,他能喝多少就是多少,葱白七根,熬得浓浓的,使劲熬,石膏必须熬透,不熬透生石膏喝了泻。熬熟之后的石膏,喝了发汗,头发热得再烫,轻重都能好,感冒一闷头出汗就能好。最重的有一次,我们村那时候去挖井浇地,有一个人我叫他哥,中午吃了饭去挖井,慌慌张张去晚了,早上已经挖出水了,下午该拉泥巴。干完活大汗淋漓,受冷水一激,头疼如裂,按都按不住,才三十多岁的人,发病在床上嗷嗷叫,几个壮汉都拽不住。他家里人叫我给他出个单方喝喝,我说他都这个样子了我一枪一刀也没有,我也没有药只能出单方,因为我还小才十多岁,我爷爷也是医生,他也出单方,都是单方医生,就只是开药,你爱去哪买都行。然后我就给他出了个单方,问家里有石膏没有,他家里人说有,石膏最低得200g,半斤石膏250g就着手治了,我说要使劲煮最少得一个小时,煮了一个小时,再连葱一起,都煮成糊糊了,按住喝了一大碗,喝了之后发汗,往那一躺就睡了。他睡着了以后人都走了,到第二天明,人端着红薯就吃,昨天病得那么严重都要送医院抢救的,弄个单方石膏汤喝了以后就好了,一觉睡到天明,病好了就是这么简单。
现在这个白虎汤,粳米用到90,就要先放到锅里煮一滚,米不能煮烂,把米倒出来,用这个稀水米汤再熬石膏水。假如说你用大白虎汤,石膏50g,麦冬30g,甘草二两,粳米90g,生姜30g,竹叶60g。我爷爷的方子就是石膏,粳米加葱白,底下的其他都不用了,因为农村穷,开药吃不起,开几样药几毛钱上哪儿弄去,千家百户都没钱,那只能出个单方,就是用单方治大病。葱白石膏就是一龙一虎,青龙白虎对称飞腾,朱雀玄武和底下的勾陈腾蛇,这就是说龙虎腾跃,八方缭绕。在治天医病的时候,只要用这几个方子没有打不准的,一用则灵。这个用药的经验我都大实话的告诉大家,因为这单方它喝了也不苦,葱白石膏加粳米喝着是又甜又香,石膏熬透了浓浓的,那一发汗确实太好了。
可是大朱雀汤呢,这个汤头治恶痢,下血者,用人参45g,干姜二两,再用阿胶三锭,底下还有药,辅行决上都有,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再多讲,下一次总结总结再给大家细细分析。辅行决道理是用的天行之道,易经的运行,这些我也在研究深造,我先简单的讲讲这一条大道,从上而下升阳降阴,辅行决的治病用药的主导思想是益气培火,倒颠阴阳,交换金木这三个原则。
文章由河南郸城老道医王善新口述,由拂惜整理!请大家修改指正,如有疑问请留言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融胜配资-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-股票配资实盘交易-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